供应链数字化丨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经过60余年发展,形成了绵密的分工机制并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关键环节,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由于新冠疫情、芯片短缺、地缘政治变迁等多因素的交织,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变革突如其来,导致供应链出现多处“卡点”、“堵点”和“断点”,并脱离了多数应急手段的干预范围。与此同时,全球汽车行业正在向智能化、新能源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快速变革,企业之间竞争逐渐白热化,软硬件的集成正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社会发展已恢复常态。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依赖市场与用户,更加指向了供应链的制约,而供应链韧性成为行业亟需建立的关键能力。由于上述因素,本报告中的供应链数字化,不仅面向数字化技术层面,更多的希望在产业垂直整合、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和体系变革层面搭建认知体系,展望VUCA时代下的整零生态。危机时代下,英雄企业的迸发与传统企业的势微并行不悖近5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虽然头部企业持续霸榜,但各国头部供应商数量也产生显著变化。美国和德国供应商在全球TOP100中的数量分别由2019年的25家和20家,降至2023年的18家和15家;中国和韩国供应商由2019年的7家和6家,分别增长至2023年的13家和11家,以电池和汽车电子为代表的企业构成了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在营收涨幅最高的10家企业中,4家来自中国;在营收跌幅最高的10家企业中,6家来自日本,体现出在全球汽车产业分工的背景下,供应链利润结构正在悄然发生转移。中国企业持续提升,与中国引领本次新能源、智能化变革步调保持一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快速增长,核心零部件的大面积国产替代仍存空间得益于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一体化,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在震荡中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贸易顺差,并逐渐扩大。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质量体系的完善,和新能源方向领先地位的不断加深,中国零部件企业在国际环境下的竞争力逐渐走强,出口方面仍有较大潜力。但在全球市场,我国汽车零部件品牌认知度较弱,汽车附件等出口占比较高,而核心、高端零部件暂时难以做到大面积替代。然而,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给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全球化机遇,并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
后疫情时代下的供应链重塑
供应链韧性增强优于效率提升,灵活抗压成为关键
汽车行业绵密的供应链体系在疫情和逆全球化思潮等因素影响下饱受断链影响。产业分工的安全逻辑阶段性压倒经济逻辑,韧性替代效率成为供应链关键考量因素。伴随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的放缓,新型供应链体系朝向短链化、本土化、内部化和透明化发展的势头显著,意味着跨国公司或将更加靠近甚至直接回流至母国,降低我国在全球汽车价值链上获取价值的可行性。为此,我国汽车行业急需重视数字化建设以加强对上游核心资源的掌控力度、关键库存水平和多级供应商透明度,以应对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断链冲击,同时在市场和成本的引导下寻求更加灵活和抗压的生存方式。
全球汽车供应链呈现逐渐收敛态势,构建更加完善、安全的供应体系全球汽车产业链将缩短重组。第一,全球劳动力成本提升和航运成本的高波动性,迫使企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以缩链降本的方式保持成本优势。第二,全球减碳及电动化趋势迅速扩张,而电动汽车较燃油车而言,零部件数量更少,所需供应商数量更少,价值更加集中在芯片、操作系统等知识密集型部件中,并面临着日渐加剧的地缘风险。第三,整零关系从链式向协同共生方向转变,一、二级供应商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主机厂直接参与Tier2 及以下供应商的直接沟通,缩短了信息传导路径。因此,全球汽车供应链呈现逐渐收敛态势,以构建更加完善、安全的供应体系。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显著;中国产业集群效应助力打造世界级供应关系在国际层面,传统汽车强国近年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产业空心化影响,制造业回流趋势明显。以美国为例,《通胀削减法案》支持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等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多项优惠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此类政策将成为供应链进一步回迁的催化剂。一项对于美企CEO的调研显示,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的趋势展现出强劲的势头。同时,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增长显著,一方面帮助美企降低物流成本并规避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可以弱化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在国内层面,我国汽车整零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群效应所带来的优势逐渐显现。宏观而言,在头部链主的带动下实现区域内供应链的自由流动,可实现资源的安全、合理、灵活配置,是实现供应链安全和韧性的重要途径;微观而言,区域级供应可缩短运输距离,提升资金回流速度,减轻供需双方的库存压力。叠加汽车核心关键部件国产化趋势,以点带面的打造多元化供应和灵活可替代的世界级区域供应关系,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汽车供应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核心部件自研的方式改善供应链结构化韧性,重整全球产业话语权目前,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海外,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突发事件导致此类关键部件出现“断点”、“堵点”和“卡点” ,因素包含了自然事件、疫情突发、贸易干扰和人为的资源错配,导致了系统性、阶段性的中长期风险;叠加全球汽车产业朝向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主机厂亟需在此百年不遇之际掌握核心技术,在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变革过程中破除旧生态,建立新制约。当前,多数主机厂在三电、芯片等核心技术上,采用完全自主研发或与科技企业合作研发的模式取得了不俗的进展,并以知识密集型部件内部化的方式改善供应链的结构化韧性。将透明化建设作为除原材料库存之外更为妥当的“备份”方式在供应链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之际,汽车行业开始思考除了原材料库存之外更为妥当的“备份”方式。目前,部分主机厂开始考虑利用透明化建设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断链冲击。由于消费者需求预测难度增大,不断扩大产能和库存便成为了供应链各级成员的自然反应。因此,信息的透明应从消费者需求开始,主机厂有必要向供应商开放消费者的最新动向,以便提供更加优质和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零部件。虽然透明化能够带来巨大优势,但是必须将其拓展至一级供应商之外,深入至各个层级才是唯一了解风险和瓶颈的方式。根据麦肯锡2022年全球供应链领导者调查,仍有45%的企业没有或仅有一级供应商透明度,这一数据也揭示了供应链韧性不足背后的黑箱。在信息透明的基础上,主机厂可以通过在计划、生产、物流等环节进行供应链的仿真和模拟,实现数字孪生供应链,以便更直接地观察供应商和自身的生产状况,对供应链的风险进行捕捉和预警,最终提高整体供应链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汽车行业绵密、复杂、冗长的供应链体系导致了汽车供应链对于不确定性的高敏感度。通过对于影响汽车供应链的部分事件的梳理,我们发现了三个较为显著的特征:第一,自2018年以来,长期积累的全球经济失衡带来的矛盾浮上水面,大国间政治、经济摩擦增多;第二,对于汽车供应链影响较为强烈的事件增多,单一事件的影响周期和强度显著扩张;第三,由于复杂原因导致的供需关系不平衡事件增多,供应链震荡愈加明显。因此,汽车行业供应链正在面临愈加强劲的不确定性,虽然部分事件未对汽车供应链产生直接或显著的影响,但仍可将其视为亚马逊蝴蝶振翅的轻响。多维度因素的交织导致汽车行业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汽车产业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产业链核心领域加速重构“新四化”趋势下,汽车融入了互联网、IT、能源、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传统动力相关零部件需求逐渐萎缩,导致供应链需要涉及更复杂的技术环节,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数据需要符合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从而保证数据安全。同时,产业链利润池发生变更,主机厂在打造网状供应生态的同时也在追求垂直整合。因此,供应链核心领域的变革也导致了其复杂程度的与日俱增。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难以在短期内以经验的积累进行填补彼得·德鲁克将汽车称为工业中的工业,横向涉及钢铁、橡胶、石化、机械电子等,纵向涉及制造业、商业、运输业等,此特性展现出汽车供应链协同配合的复杂程度,进而展现出供应链中效率和成本的重要性。然而,部分主机厂的供应链管理自过去的几年中并未发生本质改变,长期积累的信息不通、响应迟缓、运营复杂、周期缩短、匹配度低和成本上升等问题长期以模糊的状态存在,同时至今为止并未完全解决,导致了主机厂难以在短期内以过去的管理经验进行填补。由本章上述四页内容可知,国际环境、行业格局和产业链正在面临巨大变革,并且皆对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而在众多影响因子中,主机厂供应链本身的问题最为强烈。然而,根据麦肯锡2022年全球供应链领导者调查,约66%的公司只关注到外部风险而忽视了内部风险。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任何未将其供应链进行数字化变革的企业,都会逐渐发现自己处于产品、研发和其他核心组件的漫长且不断迭代的队列之末。也正是因为汽车行业对于不断寻求国际竞争力的渴望,大多数企业早已开始探索如何在自身供应链体系中利用新型的管理方式和数字化技术,帮助企业更加敏捷的响应需求波动、优化库存和供应商管理等。可见,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多数主机厂应对VUCA时代竞争力下降的关键利器。
汽车行业供应链是指汽车制造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物料、信息与资金流动的过程,涵盖了整个汽车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采购、零部件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环节,具有高度集成、复杂、多样、灵活等特征。以精益生产闻名全球的丰田汽车在全球拥有8000余家供应商,其中零部件供应商超3000家。由此可见,汽车供应链需要考虑到众多的变量和因素,需要高度的计划和协调,同时也展现出汽车行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难度与复杂度。平抑上下游异常供需波动导致的叠加效应成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由于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原材料短缺、价格变动和库存责任失衡等多方面的博弈,叠加汽车行业供应链的惯性和时滞性,牛鞭效应在供应链极长的汽车行业较为普遍,且供应商受到的冲击普遍大于主机厂。在缺芯周期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信息与沟通需要通过各级传导,疫情也放大了汽车行业的恐慌和焦虑,导致了信息失真,进而导致企业的调整需要延长2-3个月。重要的是,在上一章节提及到的外部不确定性加剧、产业变革加速和产业链复杂程度提升三者叠加的情况下,原有的牛鞭效应由于信息不对称,在低效率、高成本的供应链中产生了二次甚至多次异动,加剧了单一节点失效所带来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因此,如何平抑上下游异常的供需波动成为了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以构建供应链数字共生网络的方式,减少上下游供需波动产生的叠加效应,提升供应链的抗打击性和快速恢复能力由上页可知,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上下游异常的供需波动导致的叠加效应,而降低波动程度和缩短恢复周期成为了两个关键的解题思路。一方面,主机厂需要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提升把控程度,同时需要以上下游协同的方式共同应对外界干扰。另一方面,以全局思维考量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对于数据孤岛问题的未雨绸缪;建立柔性化的供应链机制,促进供应链与生产环节的同频也成为了建立灵活响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关键。协同管理、风险管理和组织构架构成了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核心,并对实际业务产生直接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销量预测,进而对计划排程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销量预测、计划、生产、供应链难以同频,导致变更响应滞后,协同性难以提升。而供应链信息传递的失灵加剧了对于供应链的负面影响,体现出部分企业在多变环境下的捉襟见肘。从产业链垂直整合、重构整零关系、柔性化建设和新兴技术的应用四方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数字化供应链变革在明确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和厘清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后,我们发现供应链稳定性、协同性、柔性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企业中的管理与业务问题。稳定性与协同性强调利用产业链的纵向布局和整零关系改造,共同提升供应链的抗打击能力;柔性化与智能化则强调撬动技术的力量贯通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流、物资流和数据流,提升供应链适应性与灵活性。因此,要实现未雨绸缪,汽车行业供应链需要通过稳定性、协同性、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打造,在追求成本和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上满足供应链韧性。近年来,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困扰和焦虑迫使主机厂重新考量汽车行业百年传承下来的分工逻辑,供应链垂直整合进程加速。主机厂更多的通过自研、入股、建立合资公司和战略合作的方式触及上下游产业,保证产业的安全红线,提升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降低体系内成本。主机厂掌控能力的提升可更好的实现信息传递、瓶颈资源的把控和供应链协同。然而,产业链整合的方式一方面加强了主机厂对于上下游资源的掌控程度,但另一方面又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从而面临未知风险。例如,在新车销量难以预测的前提下,自研芯片制程的先进程度与资金回笼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线性关系。因此,在新车销量不甚明朗、研发战线过长和资源投入过高的情况下,尽管产业链整合的优势明显,但也存在销量和利润不及预期而一举溃败的可能。因此,在产业链垂直整合成为企业必选项的背景下,企业更应以釜底抽薪、纲举目张的方式思考垂直整合的必要性和实际价值,并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思考哪些维度的整合能够真正保障企业运行的连续性和竞争力的构建。总之,决策之前需要放弃近年来由于外部巨变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回归业务的本质,对现有业务进行质疑、精简、加速和迭代,从而对产业链垂直整合策略做出更合理的考量。通过双循环的形式建立供应链协同体系,以供应链全域降本的形式使各级供应商和主机厂共享全域降本来带的利益汽车行业供应链协同性的构建需要形成双循环互相促进的产业体系,即以产销协同为中心的主机厂业务协同小循环,和以主机厂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大循环。在明确权责关系后实现上下游信息实时、准确的共享。供应商可按照主机厂的计划、需求等变更提升响应速度;主机厂可以利用供应商产能、产量、计划等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孪生,提升供应链决策科学性与前瞻性。最终共同降低多方的供需波动和累计误差,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全域降本,主机厂和各级利益相关方皆可享受全域降本带来的收益。虽然多家主机厂正在向此方向尝试,并提出了对应的降本目标,但由于需求波动频繁程度超出想象,供应商能力参差不齐,上下游财务利益不对等,长期人工暗箱操作带来的“便捷” 等,导致除低水位的库存和短周期的回款外,在其他方面难以达成一致,协同体系的建设阻力重重。在中国引领全球电动化、智能化步调的背景下,产业相关方仍需破除信任危机,逐步提升供应链协同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将供应链柔性化能力建设作为增强主机厂盈利能力的关键方式消费者需求预测颗粒度和精准度是柔性化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部分主机厂按照真实订单加预测订单的方式进行销量预测,维度包含车型、配置等信息。然而,精准的需求预测需要更多的将维度下放到颜色、轮毂、智能化配置、内饰搭配等更加细节的层面,预测的精细程度可用来指导生产和采购计划,减少产能浪费与限制。对于上游供应商而言,主机厂的信息互通可帮助其有效降低库存水位和仓储压力,保证产量的突发变更不会因物料和库存产生负面影响,实现生产柔性化与供应链柔性化的同频,增强供应链弹性与适应性。对于主机厂本身而言,2B供应链的柔性化不仅可以降本增效,还可以实现收入的增长。即以精细化预测用户需求为前提,以供应链数据协同作为支撑,将柔性化的供应链作为核心能力,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选配需求的方式进行变现,从而提升主机厂在全方位竞争压力下的盈利能力。以上下游全产业链最优为导向,搭建内外部协同的供应链平台部分企业中的工业软件维度单一,但主机厂要求实现从供应商、采购、生产、销售到逆向物流的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系统支持。需要平台做到系统的协同,从而优化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物流配送等;可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和预测,制定更加合理的采购策略,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失误;通过人工智能优化物流线路,提升物流效率,提高用户满意度。而达成上述目的,需要的并非仅将单一的系统进行打通和整合,而是面向建立供应链韧性的系统治理。若严重依赖包含复杂应用程序和高度耦合的单一软件,即使未来只对一项功能进行微调,也需要重新编写程序并跨越多系统和生态进行回归测试,导致额外开支,限制了企业的灵活协作和快速创新能力,展现出供应链系统需要进行内外部敏捷串联的重要性。由下表可见,数据孤岛、组织老化、业务冲突、人才缺乏等问题在企业中屡见不鲜,成为了各类企业专家提及最为频繁的障碍。同时、数据治理不清、顶层设计缺乏、数据决策能力不足等痛点也较为常见,体现出数字化转型系统性建设的重要性。
汽车行业解决方案众多,且并不以大牌唯用,因此给予了部分新兴服务商入场的机会。在服务商选型的过程中,不论业务类型,对于汽车行业的深入认知和成功案例成为了对于服务商而言的基本要求。同时,服务商需要具备前期与主机厂合作进行业务梳理和流程治理的能力,以此保证咨询方案、软件功能和业务流程之间的一致性。然而,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全面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寥若晨星,实施过程中将长期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境。因此,数字化转型依然需要各个参与方的共同成长,以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在VUCA时代下的全球竞争力。艾瑞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系列研究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成为普遍共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必将造成深远影响。
艾瑞汽车团队致力于与行业同行,并将持续关注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