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如何玩转中国风?
扫一扫,手机查看
发布于 2022-11-29 10:11:12
浏览(3465)
分享(0)
收藏(0)
周末我们聊了国货品牌“出征”世界杯,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国潮”。
说到“国潮”,在过去的几年间,大部分品牌国潮营销落脚点,都落在这“潮”字上——
无论是把大白兔、老干妈、旺旺等经典国货品牌做成服饰、带上秀场的真“潮”,还是在包包上粗暴打印“我爱你”汉字的土味假“潮”,吸睛都是国潮营销首要目标。
但在回看今年一些品牌案例时,官官发现这一风向正在改变:
大家不再把“潮”当标签,而开始把“国风美学”当作新的关键词。
这不昨天进电梯,我就撞上了某银行的国风广告:
那么到底,
什么是“国风美学”?
什么是“国风美学”?
我们通常习惯把国潮/国风一概而论,但事实上,“国潮”指的是一种流行趋势与动向,“国风”才是潮流真正趋向的地方。
那什么是“国风”呢?
“风”即风格,“国风”即指包含中国艺术、中国美学的叙事表达。外在表现为将中国式物象、符号、技法等元素融入创作,内在则需体现中国文化内核和审美情趣。
简而言之,国风美学就是“一眼望去就知属于中国的美”。
但也不是所有包含中国元素的设计或创意,都能被消费者所认同。
举两个例子:
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无人质疑是国风,走上央视春晚的《山水霓裳》却备受争议;
农夫山泉的生肖瓶年年被称颂,但每一年奢侈品品牌的生肖限定却总让人一言难尽。
而《山水霓裳》和大多数奢侈品品牌的创作,因为缺乏对中国美的深层理解只能简单堆砌中国元素,导致整体形似却没有国风灵魂。
下:农夫山泉牛年生肖瓶
▼
很显然,对于品牌来说,能被大众认可的国风营销才是有效营销。而品牌在挖掘国风美学价值赋能的过程中,也渐渐出现了两大比较明显的应用趋势:
在国潮兴起的那几年,高饱和度的红蓝配色、红绿配色一度成为视觉主流,配合冲击效果极强的错色、撞色手法,很快就占领了年轻心智的高地。
它们不仅在视觉上有着堪比莫兰迪色系的高级感,更在千百年的历史沉淀中,积累了无数内容与故事,进一步给品牌带来更多灵感发散点。
比如中信银行信用卡最新发布的「颜」系列新国风七色卡,分别命名为桃夭、白青、苍葭、菘蓝、扶光、紫苑、烟墨。
另一个近期案例,则是我们此前提过的罗意威2023早春系列,从中国单色釉瓷器中汲取灵感,旨在“向明清两代间极简的陶瓷美学致敬”。
因为这系列从策划到上新,品牌方不仅大方承认借鉴中华文化,尊重了中国美学的独立性,更进一步打破了一提“中国极简美学”就联想到宋代文明的大众刻板印象,对消费者实行了一场“明清也懂极简美”的反向科普。
这种在视觉上满足审美想象、在精神上提供文化滋养的国风色彩营销,正在市场的正向反馈中日渐兴起。
二是非遗项目的深度合作。
从星巴克和贵州丹寨县蜡染合作社合作,推出中国首家“非遗文化体验店”,到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推出“苗族印象”系列高定,在产品上复刻苗族制银工艺,品牌一直都在探索“非遗+”的赋能潜力。
但简单的非遗IP联名,其实是将非遗文化当成了“消耗品”。
随着非遗合作的深入,更多品牌开始选择以共创的方式展开合作。
比如最近,百事可乐联合省级竹雕非遗传承人卢华英,共同打造百事可乐太汽系列联名竹编单品,从品牌角度来说,是借竹编非遗技艺演绎品牌时尚,而从公益角度来说,也是百事在用自己的年轻创意基因赋能竹艺新生。
▼
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除了上述两大应用趋势,国风美学营销整体上还出现了三大发展趋势:
曾几何时,只要在现代服饰里加入祥云、盘扣、刺绣等元素,或是与三星堆、故宫等博物馆大IP联名,就能以“国潮复兴”的名义收割流量与销量。
但如今的消费者,显然已对这样浮于表面的“国潮”免疫。他们期待品牌能够找到更具体的切入点,并如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栏目那样,深入讲好一个又一个完整而有感染力的国风新故事。
不再把转化与变现当作国潮营销第一要义,开始更多地承担传承中华文化的社会价值。
从前我们看到的国潮营销,多的是奥利奥国风限定、六神x RIO国货联名这样的短期引爆动作,或是像《唐宫夜宴》国风舞台走红后,才引发的品牌连锁合作。
如百事可乐讲非遗,讲的不止当下的竹编故事,还有曾经结合京绣、苗绣、鲁绣、瑶绣、彝绣等技艺的刺绣“上篇”;花西子继推出“苗族印象”系列高定后,又以花丝镶嵌首饰为灵感,上线了“傣族印象”系列彩妆(照此趋势尚有 50 多个民族系列亟待开发)。
因而当我们在谈论“国潮复兴”的时候,我们真正在谈论的,其实是如何用好“国风”这一独特表达,展现当代青年自信笃定的精神状态。
唯有内心真正相信国风之美,才能以不迎合、不媚俗、不煽情的姿态,展现“国风很潮”的实感,让东方文化被更多人接受与热爱。
所谓“时尚易逝,风格永存”,国潮营销的终点,不在于“弄潮”,而在于“成风”。
今日互动
你还见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国风营销?
参考资料:
1. 《究竟什么样才算是国风?国风,真的热了吗?》,物道,2021-06-17 ;
2. 《国潮只有红蓝调?原来还有……》,可有国潮,2022-02-08;
3. 《外国人终于把中国瓷器美学玩儿会了?》,印客美学,2022-11-19;
4. 《万亿级市场来袭,品牌如何联动非遗产业?》,营销狂人,2021-11-04;
5. 《百事以竹编技艺探寻中国之美》,SocialBeta,2022-10-17;
6. 《BALMAIN 与彝族传统的美学碰撞》,SocialBeta,2022-10-18。